预制直埋保温管作为现代热力输送系统的核心部件,其设计选型需综合考量介质特性、环境条件与经济性,运输安装环节则需严格遵循技术规范,确定管道全生命周期性能稳定。以下从设计选型、运输防护、安装施工三个维度展开技术解析。
一、设计选型:准确匹配工程需求
结构层级选择
三层结构:适用于浅埋或普通工况,由工作钢管、聚氨酯保温层、较高密度聚乙烯外护层构成,成本较低,但防潮(以实际报告为主)性能较弱。
五层结构:增加防潮(以实际报告为主)层与防渗层,采用铝箔反射膜+玻璃钢复合外护,适用于超深埋、高湿度或腐蚀性土壤环境,抗渗性提升90%,但造价增加25%-30%。
真空复合结构:在钢外护管与保温层间设置真空层,导热系数低至0.008W/(m·K),适用于长距离高温蒸汽输送,但工艺复杂度增加40%。
材料参数匹配
工作钢管:供热管网选用Q235B无缝钢管,壁厚根据压力等级确定(如DN500管径,1.6MPa压力下壁厚≥8mm);化工管道需采用316L不锈钢,蚀性提升3倍。
保温层:聚氨酯泡沫密度≥60kg/m³,闭孔率≥90%,不怕温范围-50℃至150℃;高温工况可选配气凝胶毡+聚氨酯复合结构,导热系数降低60%。
外护层:聚乙烯管材密度≥950kg/m³,炭黑含量2.5%±0.5%,不怕环境应力开裂≥2000小时;穿越公路段需增设玻璃钢保护壳,冲击强度提升至250kJ/m²。
规格参数确定
管径选择:根据输送流量计算,蒸汽管道流速≤40m/s,热水管道≤2.5m/s。例如,输送500t/h蒸汽需DN600管径,热水管网输送100MW热量需DN800管径。
保温厚度:依据《城镇供热直埋热水管道技术规程》计算,DN500管径在130℃工况下,三层结构保温层厚度需≥70mm,五层结构可减至50mm。
防腐等级:土壤电阻率≤20Ω·m时需采用增加级防腐(3PE涂层厚度≥2.5mm),穿越盐碱地需增设牺牲阳阴保护,电流密度控制在20mA/m²。
二、运输防护:全链条质量控制
包装与固定
采用“井”字形木托架固定,管端加装塑料保护帽,防止磕碰变形。
长度≤6m的管道使用尼龙吊带,长度>6m的需配备特别制作吊钩,吊点间距≤3m。
冬季运输需覆盖保温棉被,防止聚氨酯层脆裂。
运输工具要求
选择平板拖车,车厢铺设10cm厚橡胶垫,避免振动损伤。
运输过程中车速≤60km/h,急转弯半径≥25m,每2小时检查一次固定状态。
现场存放规范
存放场地平整度≤5mm/m,底部铺设30cm厚细沙。
露天存放需搭建防雨棚,管垛高度≤1.5m,垛间留1m通道。
存放期超过3个月需定期旋转180°,防止局部受压变形。
三、安装施工:标准化操作流程
沟槽处理
槽底宽度=管径+600mm,深层=管顶覆土厚度+管径+300mm(含200mm细沙垫层)。
岩石地段需超挖200mm并铺设中粗砂,地下水位较不错时设置集水井。
管道铺设
采用“管中管”对接工艺,焊缝经1X射线探伤,Ⅱ级片合格率≥90%。
滑动支架间距:DN200以下≤8m,DN500以上≤15m,固定支架间距≤50m。
补偿器安装:轴向型补偿器预拉伸量=设计补偿量×1.1,冷安装时需预留热位移空间。
接口处理
补口作业环境温度≥5℃,湿度≤80%,使用热收缩带密封,搭接宽度≥100mm。
真空检测:接口处负压值≥-0.085MPa,保压15分钟无泄漏。
警示带铺设:距管顶300mm处埋设聚乙烯警示带,带宽≥200mm,印有“热力管道”字样。
回填与试压
回填分三次进行:细沙回填至管顶300mm,素土回填至管顶1m,然后分层夯实。
水压试验压力=1.5倍设计压力,稳压4小时无渗漏;气压试验压力=1.15倍设计压力,稳压1小时压降≤1%。
该技术体系在雄安新区供热管网工程中实现热损失率≤2.5%,较守旧地沟式降低65%,施工周期缩短40%。随着智能监测技术与预制化工艺的融合,预制直埋保温管正推动热力工程向零泄漏、零排放、智能化的方向发展。